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
12-06

北京“三山五园”整体性研究新思考

“三山五园”在历史上是指包括畅春园、圆明园、香山静宜园、玉泉山静明园、万寿山清漪园(颐和园)这5座皇家园林组成的核心区、核心区内部穿插的过渡区(村庄、私家园林、农田、水利设施等)和周边的军事防御区组...

查看更多

三山五园,见证王朝兴衰的艺术瑰宝

“三山五园”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、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。“三山”指香山、玉泉山、万寿山,“五园”指静宜园、静明园、清漪园(颐和园)、圆明园、畅春园。北京曾被唐朝的杨益、杜牧...

漫谈圆明丨龙吟圆明:历史见证者的百年守望

踏入圆明园的那一刻,我仿佛穿越了时空,走进了历史的长廊。那是一座凝固了时间的园林,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。初入圆明园,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五彩斑斓的花海。花朵们或娇艳欲滴,或清新淡雅,或热烈奔放,或含...

【三山五园与名人】周氏兄弟与西山碧云寺

碧云寺位于香山公园内,始建于元至顺二年(1331年),清乾隆年间大规模修建,成为建筑规模宏大的皇家寺院。1918年,教育家李石曾在碧云寺开设了西山天然疗养院,租用寺院的禅堂院、水泉院及寺外西南部庙产开办疗...

老地图中的三山五园

北京名胜古迹众多,与皇家关系最密切的名胜,当属西郊三山五园。西山脚下,泉源纵横。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是京西园林建设的基础。金朝开始,就在西山脚下一带营建皇家行宫。金章宗时,国力强盛,借助西山水源,在西...

三山五园与名人——王国维 昆明湖中 不见才子

近一个世纪前,颐和园佛香阁排云殿前的湖边,一位身着长衫,留着辫子的老人,在这里投湖,结束了自己浮沉的一生,他就是晚清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。

【三山五园研究】御道坦荡

清朝康熙至咸丰多位皇帝常在西郊苑囿驻跸。由紫禁城通往三山五园的交通,一是“御河”水道,二是西直门通往香山的御道,这条御道能够完整地串起三山五园皇家园林景观,成为历史无言的见证者。

民国游记中的北京三山五园

民国时期,随着北京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的发展,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北京西北郊清代皇家园林功能发生转变,从昔日传统的皇权政治空间向人民大众共同拥有的“多元化”公共空间转型过渡,加之近代公共交通体系逐渐发...

三山五园称谓的由来及其历史地位

清代皇家园林,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璀璨的明珠。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的优秀传统,把建筑、山水、花木有机地结合起来,营造出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景区。其中,尤以京西的“三山...

【三山五园研究】圆明园皇子读书日常

清代皇帝酷爱园居生活,雍正至咸丰共五朝皇帝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圆明园中度过,后宫嫔妃与皇子们也一同入园生活。为了皇子们上学方便,圆明园中建了一所皇家学校,就位于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洞天深处。皇子们在紫禁...

【三山五园研究】圆明园的纳凉文化

炎炎夏日,对于从白山黑水走来、习惯渔猎生活的满清皇族而言,紫禁城溽暑难耐,不宜居住。乾隆苦夏诗《夏日养心殿斋居》云:“都城烟火多,紫禁围红墙。固皆足致炎,未若园居良。园居且为愧,暂热庸何伤?熏风来殿...

陈康琳 钱云:北京西郊“三山五园”文化景观遗产价值剖析

北京西郊“三山五园”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和皇家园林群的代表,是园林与城市文化的共生体,具备巨大的遗产价值和“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”的文化景观特性。通过阐述“三山五园”的景观实体与人文思想的相互作用...

行香子•春游颐和园

贵卿
今借闲身,漫步茵茵。

那西堤、桃蕊缤纷。

帅男靓女,且共销魂。

叹心中诗,梦中曲,水中云。

曾经世事,更觉谁亲。

这当前、依旧天真。

掬来碧水,尽洗纤尘。

乐红了花,绿了柳,美了人。

游览颐和园

杨树丰
名苑颐和放眼宽,连峰抱水对蓝天。

佛香金碧辉晴日,万寿葱茏压众山。

十里长廊千画雅,一湖琼液七霓悬。

身登石舫随波逝,已是飘飘云外仙。

绝句

香书 桃花一夜漫湖西,堤上闲听玉鸟啼。

回看楼头悬御笔,双飞春燕啄新泥。

主办单位: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: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

技术支持: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 备案号:京ICP备18059079号

建议使用360极速、Chrome、Firefox浏览器,最佳分辨率19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