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
首页 > 走进三山五园 /概况 > 山水形胜

香山水系复古貌,再现乾隆时期历史风貌!

日期:2020年07月22日 20:22     来源:文旅海淀

分享:
字号:        
  “十四五”(2021-2025)期间,香山公园将重现清乾隆时期的古水系历史原貌。届时,引水石渠将串联起双清别墅、香山寺知乐濠、璎珞岩、翠微亭等10余个景点,提升景观效果。
  目前,香山公园已启动“古水系环境综合治理及修复工程”,分三期修复7315.8米引水石渠和3处水源地设施构件。更美的香山将要到来!
  香山公园分三期开展古水系修复
  从香山公园沿着主干路缓缓向山上走,可以看到道路一侧有一条浅浅的“水沟”,清澈的山泉水从上游源源不断地输送下来,向静翠湖的方向汇集。这条浅浅的“水沟”就是引水石渠,在香山有着悠久的历史。
  据香山公园副园长林毅介绍,清代乾隆皇帝在香山筑墙为园,命名为“静宜园”。为使西山一带的泉水更好利用,1773年修建了引水石渠,将泉水引入山脚下的静翠湖和眼镜湖,最终汇入昆明湖存蓄。有了引水石渠,不仅达到营造“水随山转、山因水活”的造园造景目的,更是具有灌溉植被、补给生活用水的实际作用。同时,在泉水流经之地遍植稻谷,稻田与小桥流水、湖塘清波构成一幅江南鱼米之乡的温婉美景,灌溉出颇负盛名的“京西稻”。
  香山历史上有50多处泉眼,现存的有双清泉、玉乳泉、卓锡泉、寿康泉、玉华泉等。据了解,香山公园已启动古水系环境综合治理及修复工程,将分三期对南线、中线、北线三条古水系进行修复。其中,南线起点为双清泉,终点为静翠湖;中线起点为玉乳泉,终点为静翠湖附近排洪沟;北线起点为卓锡泉,分两路流入静翠湖和东宫门外方河。
  卓锡泉石渠修缮方案已编制完成
  现阶段香山南线、中线古水系已基本修复完成,即将启动第三期古水系环境综合治理及修复工程,重点修复北线引水石渠,起点为碧云寺内的卓锡泉。
  据史料记载,古时卓锡泉水量很足,不仅供碧云寺内的寺僧食用,还能注池养鱼、养莲及灌溉树木。泉水出寺后,分流成两路。一路流入眼镜湖,另一路途经见心斋、致远斋,至勤政殿南山石上形成瀑布流入下池,最终出园流入东宫门外方河。
  北线引水石渠是三期修复工程中线路最长的一条。据了解,引水石渠目前尚未全线贯通,部分路段已消失。香山公园将对遗存下来的约2000米水渠进行修缮,同时补配明渠、暗渠或管线600余米。目前修缮方案已经编制完成并上报北京市文物局,等待立项批复。
  此外,与前两期修复工程相比,第三期工程特别增加了水源地保护项目,涉及双清泉、玉乳泉、卓锡泉3处泉源。林毅介绍,清代修建引水石渠时,在泉源附近建有水窖,既可储水,也能防止水体污染。下一步,香山公园将对水窖坍塌破损的区域进行保护性修缮,水道被堵塞的部分也将开展清淤处理。
  引水石渠可串起10余个景点
  “十四五”期间,香山公园古水系环境综合治理及修复工程将全部完工,届时,香山将基本恢复清乾隆时期的古水系历史风貌。
  香山公园管理处宣传科科长绪银平介绍,重现古水系风貌后,游客在参观游览时可以看到丰富的流水景观。3条主要引水石渠将串联起双清别墅、香山寺知乐濠、璎珞岩、翠微亭等10余个景点,进一步丰富了参观游览内容。
  绪银平说,“在水资源越来越珍贵的今天,我们也要向古人学习理水、用水的经验,香山公园的专业人士也在不断研究,利用透水砖、渗水砖等铺设地面,加强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等,让珍贵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。”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主办单位: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: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

技术支持: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 备案号:京ICP备18059079号

建议使用360极速、Chrome、Firefox浏览器,最佳分辨率19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