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
首页 > 走进三山五园 /概况 > 示范区简介

三山五园概况

日期:2023年04月17日 10:13     来源:区文旅局

分享:
字号:        
  三山五园,是对北京西北郊、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、独特的山水形胜整体格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空间秩序的统称。
  三山五园地区规划范围总面积约68.5平方公里,主要包括万寿山颐和园、玉泉山静明园、香山静宜园、圆明园、畅春园,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两大重点区域之一,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和大运河文化带交汇的重要文化资源富集地,是传统历史文化与新兴文化交融的复合型地区,是全国政治中心、文化中心、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功能相叠加的重点地区。
  据相关文献记载,三山五园这一区域内先后经历了康熙、雍正、乾隆、嘉庆、道光、咸丰这六朝皇帝,他们在这里进行着衣、食、住、学习、礼佛、娱乐等活动。康熙帝即位之后,开始修建畅春园等皇家园林,园居成制,皇家园林成为皇帝倚重的私人生活空间,也成为帝国实际运作决策中心。
  万寿山颐和园
  万寿山,元朝名瓮山,清乾隆时改今名。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。万寿山楼宇恢弘,汉白玉钓台延入湖中,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,捕鱼垂钓。
  颐和园,全园面积约290公顷,是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,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,被誉为“皇家园林博物馆”。据文献记载,光绪二十八年后,慈禧每年都在颐和园接见外国使臣,最多一年达14次。从此,颐和园变成了晚清最重要的外交舞台。
  玉泉山静明园
  玉泉山是西山东麓支脉上的一座小山,山形秀丽,林木蓊郁,山上多奇石幽洞,随处皆泉,是北京西郊的风景胜地。
  静明园,原为康熙二十一年建成的玉泉山行宫——“澄心园”,于康熙三十一年更名为“静明园”。
  静明园是一个以山为主,以水为辅的天然山水园,山景突出天然风致,水景注重园林经营。山上有玉峰塔、妙高塔等四座佛塔,有“塔山”之誉。山泉称为“玉泉垂虹”,乾隆改为“玉泉趵突”,是“燕京八景”之一。
  香山静宜园
  香山位于北京西北郊,占地188公顷,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。景区内主峰香炉峰俗称“鬼见愁”,海拔575米。
  香山南麓半山腰处的双清别墅是中共中央“进京赶考”的第一站,也曾是中共中央的指挥中心,见证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历程。
  静宜园位于香山公园内,早在元、明、清时,皇家就在香山营建离宫别院,每逢夏秋时节皇帝都要到此狩猎纳凉。静宜园的自然景色一年四季各臻其妙,冬日的 “西山晴雪”是“燕京八景”之一。
  圆明园
  圆明园是清朝大型皇家园林,由圆明园、绮春园、长春园组成,而以圆明园最大,故统称圆明园(亦称圆明三园)。
  圆明园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,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,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馆。
  畅春园
  畅春园,原址是明朝的“清华园”,清朝康熙皇帝改为“畅春园”,它是清朝在北京西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皇家园林,在“三山五园”建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创之功。
  自康熙二十六年至六十一年,畅春园是康熙皇帝园居理政的场所,他每年约有超100天的时间在园内居住。康熙之后,乾隆奉皇太后在此居住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主办单位: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: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

技术支持: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 备案号:京ICP备18059079号

建议使用360极速、Chrome、Firefox浏览器,最佳分辨率19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