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
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最新活动

展讯 | 回归文物宝云阁铜窗芯亮相颐和园博物馆

日期:2024年01月29日 11:10     来源:三山五园

分享:
字号:        

  在辞旧迎新之际,“御苑藏珍——颐和园藏文物精品展”在颐和园博物馆展出。

  颐和园园藏文物均为清代皇家旧藏,来源于清漪园遗存、各宫苑调拨、慈禧万寿庆典特制及其寿礼。在时代上,上至商周、下讫晚清,品类涉及铜器、玉器、瓷器、木器、漆器、书画、古籍、珐琅、钟表、杂项等,几乎涵盖了中国传世文物的所有门类,并有不少外国文物,代表了当时皇家园林陈设布置及晚清工艺制作的特色和最高水平,反映了清代特别是晚清皇家园林的历史风貌与生活氛围,是颐和园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  2024年1月10日,经国家文物局划拨,由三位爱心人士捐赠的1页曾经流失海外的宝云阁铜窗芯正式入藏颐和园。
  为了让公众更好地感受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,回归文物宝云阁铜窗芯首次面向公众亮相。
  颐和园佛香阁西侧五方阁建筑群中央坐落着著名的铜殿——宝云阁,始建于乾隆二十年(1755年),是清代皇家园林中仅存的一座铜铸建筑,原为清代帝后诵经礼佛的场所。
  宝云阁坐北朝南,重檐歇山式屋顶上有佛塔形宝顶,正面上层悬挂由满、汉、蒙、藏四种文字组成的“宝云阁”铜匾,下层悬挂“大光明藏”铜匾。四面装修菱花窗、门,四角各有1个铜铃。宝云阁的梁、柱、枋、椽、斗拱、顶瓦、宝顶、门窗以及匾额皆为铜铸,但其式样、尺寸和工艺精细程度与木结构完全相同。
  据清宫档案记载,乾隆二十年(1755)始建宝云阁铜殿,共用了红铜、倭铅485 000斤。殿内坎墙壁上镌刻了当时监工大臣和所有工匠的名字,有铸匠、凿匠、锉匠、拨蜡匠、镟匠、木匠等,纪年乾隆二十年(1755),是非常珍贵的史料。该铜殿是中国目前尚存工艺中最精巧、体量巨大的青铜铸品之一,其绝妙的铸造工艺,在中国悠久的青铜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。
  展览主题
  御苑藏珍——颐和园藏文物精品展
  展览时间
  2024年1月19日-4月7日。逢周一闭馆(法定节假日除外)
  展览地点
  颐和园博物馆-综合展厅
  温馨提示您:当您在饱览“御苑藏珍——颐和园藏文物精品展”精品文物的同时,还可以走进院落内的瓷器展厅、玉器展厅、盆景展厅、外国文物展厅,四个展厅内的展览为常设展览,持续面向公众开放。(注:逢周一闭馆、法定节假日除外)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主办单位: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: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

技术支持: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 备案号:京ICP备18059079号

建议使用360极速、Chrome、Firefox浏览器,最佳分辨率19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