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
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最新活动

【三山五园展览】 颐和园园说Ⅴ —— 南北名园 和合竞秀

日期:2023年10月16日 10:40     来源:三山五园

分享:
字号:        
  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主办、颐和园管理处承办的系列精品文物专题展“园说Ⅴ —— 南北名园 和合竞秀”2023年9月26日,在颐和园博物馆、德和园扮戏楼盛大启幕。
  展览缘起
  中国古典园林源远流长,自商周时代“囿”的出现,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。溯源于北方,承续于南方,至明清时期,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,园林规模和艺术造诣达到顶峰。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作为最具代表的两个类型,独具特色、个性鲜明,同时又相互影响、融合发展,在传承中更迭、在摹仿中创新,造就了“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”的自然之趣和“以画入园,因画成景”的意境之韵,蕴含着“天人合一、君子比德”的哲学智慧,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精神家园。
  时至今日,南北名园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,仍以其独特的魅力,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。
  展览甄选展品147件/套,汇集了故宫博物院、国家图书馆、首都博物馆、上海博物馆、苏州博物馆、扬州博物馆、沈阳故宫博物院等20家文博单位的精品。文物品类丰富,涵盖书画、玉器、瓷器、古籍、服饰、杂项等。
  展览内容
  第一单元 名园相望
  明、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高峰,帝王南巡北狩,从塞外到江南,造园名家辈出,园林遍布都邑,从理论到实践,促进了南北园林的全面繁荣。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在造园理念和造园技艺上各臻其妙、交流融汇,无论出自“江南画境”,还是成于“北国天地”,园林的佼佼者无不集传统文化于大成,造就了无数风姿独具的园林经典。
  钱穀《虎丘图》轴
  纸本 设色
  明(1368-1644年)
  天津博物馆藏
  《江南园林胜景图》册
  纸本 设色
  清(1644-1911年)
  扬州博物馆藏
  《钱维城画西湖名胜图》册
  纸本 设色
  清(1644-1911年)
  颐和园藏
  碧玉雕交龙纽“避暑山庄”玺
  清(1644-1911年)
  故宫博物院藏
  第二单元 山水共融
  “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” 身处山水之间,可见天地广大,见人生无穷。明清时期,帝王和文人将这份山水情怀寄托于园林之中,在一石一水间寻得内心的安宁。涉园狮子林、寒山千尺雪,以其巧夺天工的技法和奥妙悠然的意境备受帝王青睐,被写仿于北方皇家园林之中,再现自然朴质、诗情画意的江南园林意象。
  董邦达《墨笔山庄杂兴图》册
  纸本 设色
  清(1644-1911年)
 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
  董其昌《狮子林图》轴
  纸本 水墨
  明(1368-1644年)
  故宫博物院藏
  《江南省行宫座落并各名胜图》册
  纸本 设色
  清(1644-1911年)
  国家图书馆藏
  第三单元 南北合鸣
 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,与古典哲学、美学、文学、绘画、建筑、园艺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明清南北园林在功能上承续中国古典园林可赏、可游、可居的共性,寄寓着“主人无俗态,筑圃见文心”的生活品味和人格追求,见证着南北园林在审美、情感、价值观上的共识与融合发展,是中国人几千年来钟情自然、热爱生活、崇尚文化的表达和传承。
  粣方鼎
  西周(公元前1046-前771年)
  颐和园藏
  《钦定古今图书集成》
  清光绪(1875-1908年)
  颐和园藏
  张照《御制烹茶诗》轴
  清(1644-1911年)
  颐和园藏
  尤诏、汪恭《随园女弟子图》卷
  清(1644-1911年)
  上海博物馆藏
  白玉雕双凤六环壶
  清(1644-1911年)
  颐和园藏
  杨芝山款西园雅集图核雕
  清(1644-1911年)
  无锡博物院藏
  紫檀雕龙带花篮书卷宝匣
  清(1644-1911年)
  颐和园藏
  红色缂丝彩云金龙纹男蟒
  清乾隆(1736-1795年)
  故宫博物院藏
  青玉“御题碧峰馆”山子
  清(1644-1911年)
  常熟博物馆藏
  “泥人张”塑宝黛读西厢像
  清(1644-1911年)
  颐和园藏
  展览详情
  展览主题
  园说Ⅴ —— 南北名园 和合竞秀
  展览时间
  2023年9月26日~ 2024年1月7日
  展览地点
  颐和园博物馆、德和园扮戏楼
  【周一闭馆(法定节假日除外)】
 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见证者,造园名家巧夺天工的设计理念、能工巧匠精益求精的工艺水准、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雅韵逸趣,深深地融合了南北园林的文化要义与精神向往,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一个个鲜活的园林,饱含着一个个文化传承的中国故事,我们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、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,让园林在当代文化和社会发展中持续发挥作用,更要在心里传承好、守护好这些文化根脉,让园林在开放、兼容、创新中走向多元和繁荣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主办单位: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: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

技术支持: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 备案号:京ICP备18059079号

建议使用360极速、Chrome、Firefox浏览器,最佳分辨率1920